郭应禄  医生工作室

所属医院:北京军区总医院    所属专科: 泌尿外科

当前位置:医生工作室首页 >学术成就

工作业绩

  "爱祖国、爱集体、爱专业、爱病人"   郭应禄院士从走上工作岗位那天起,做一名好医生就成了他的毕生的追求。他在泌尿外科临床一干就是4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达到了融会贯通的境界。郭应禄教授始终把从事临床实践,为患者解除病痛摆在第一位,已近古稀之年的他仍然活跃在临床第一线--每周出特需门诊,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每周主持全科查房,诊治疑难病例;遇到高难度手术,他就亲自上台,手把手带教;应邀到北京市各大医院参加疑难病例的会诊和手术;另外他还承担着中央领导的保健任务。他提出的"爱祖国、爱集体、爱专业、爱病人"的四热爱精神已成为全所乃至他的学生做好工作的动力。   60年代初即参与了国内首例肾移植,74年赴加拿大考察肾移植工作,归国后编写了国内第一部肾移植专著《肾移植》,及时缓解了当时严重缺乏技术资料的状况。十年动乱后,积极开展及推广肾移植工作,85年完成首例同卵双生者之间的肾移植,为我国肾移植外科的发展做出了开创性推广工作。   82年率先开展经尿道手术、输尿管镜、经皮肾镜和腹腔镜的微创手术,91年主编第一部《腔内泌尿外科学》,明确了腔内泌尿外科学的概念和范畴,再版时补充了体外冲击波碎石技术的内容,是世界上第一部全面、系统介绍腔内泌尿外科技术的专著,是我国腔内泌尿外科领域的奠基人。   95年提出腔内热疗3个温度段的观点,澄清了国际上模糊概念,提高了有关治疗的疗效。完成肾上腺手术200余例,其中嗜铬细胞瘤100余例,无论在例数和效果上都居国际领先地位。   针对性病和男科学疾病治疗中不良状况,江湖游医坑害病人的不法行为猖獗,1999年他创立了北京大学男科病防治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开展科学诊治工作,与"电线杆医生"和报纸虚假广告做坚决的斗争,建立良好的医疗秩序,维护了广大患者的利益。   把握世界潮流,发展泌尿外科事业   1978年,在吴阶平院士的亲自领导下,我国第一个泌尿外科研究所--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创建。鉴于当时人力物力的极度匮乏,郭应禄院士到处奔走呼吁,将一批在"文革"中下放流散到边远地区的专业骨干调回北京,充实研究所的人才队伍。同时,他还多方面筹集资金,在建所之初,也就是改革开放的初期,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筹集到一笔项目经费,为研究所添置了第一批临床和科研设备,同时第一次选派了8位技术骨干出国进修,开拓了研究所最初的对外交流。现在郭应禄院士领导的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已发展成为拥有国内最多泌尿外科床位,拥有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化学、男科学、尿流动力学、肾移植等八大实验室,集临床、教学、科研于一体,国内一流、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泌尿外科研究中心。   科研要与临床紧密结合,这是泌尿外科研究所几代领导人极力倡导并身体力行的治所原则之一。1992年开始担任研究所所长的郭应禄教授就曾多次提出,要注重科技创新,基础一定要为临床服务。泌尿系肿瘤是临床及科研工作的重点,研究所就将其作为主攻方向。几年来,该所在肾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成绩斐然。郭应禄院士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FAS基因与肾癌的研究工作,在国际上首次证实了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信号通路WNT/FRIZZLED在肾癌的发生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该所正在进行的肾癌内信号传导与肾癌特异表达基因的克隆工作,已受到国际同行的关注。   95年以来,他为了使我国泌尿外科持续、快速发展,先后创立了北京大学泌尿外科培训中心(95年4月成立,任培训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男科学会(95年6月,任主任委员)、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基金会(95年6月,任理事长)。培训中心为全国培训知识面广、工作能力强和素质好的专业骨干做了大量的工作。97年在全国正式启动"泌尿外科、男科人才工程",每年为全国各地培训学科带头人(长期进修形式)6-12名,专业骨干1000名(专题培训班),普及泌尿外科知识8000余名(教育电视台每周30分钟的"医生课堂")。仅1999年培训人员达万名,为提高我国的泌尿外科整体水平、促进医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基金会成立5年来,奖励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外学者19人,资助科研课题58项,开辟了海峡两岸的学术交流,4次组织大团赴台交流。资助了2本医学专著的出版。连续5年支持贫困学生就读。作为国家科研资金的补充,有效地支持了泌尿外科的发展。

Copyrights 2005-2020 导医网 版权所有